潘诗良:致力机械核心零部件“匠心制造”

在奉贤“城市客厅”上海之鱼公园群中,有一座由奉贤工会打造的职工驿站“匠心阁”。“匠心阁”中陈列着不少奉贤劳模工…

在奉贤“城市客厅”上海之鱼公园群中,有一座由奉贤工会打造的职工驿站“匠心阁”。“匠心阁”中陈列着不少奉贤劳模工匠企业的“匠心之作”,其中就包括上海朋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潘诗良捐赠的几个机械零部件。

医用防护服剪刀片、航空燃油泵、高铁检测轮……这些应用于机械内部的零部件,平常难得一见,却于细微处彰显着机械制造研发领域的大国工匠精神。

深入车间边学边干

努力成为“大国小工匠”

从金属热加工领域的“门外汉”,到带领企业成为上海市“专特精新”企业,潘诗良始终坚持以“工匠精神”雕琢产品品质。

大学毕业后,潘诗良分配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两年后不甘安逸的他毅然辞去工作,应聘到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上班。五年后从外资企业离职,2006年5月到奉贤创办了上海朋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金属热处理加工业务。

当时,金属热处理行业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具有很强的服务区域性,单个工厂年产值在国内很难突破1000万元产值。金属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状况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形状和化学成分,仅仅改变内部的显微组织,或表面的化学成分,让金属有更好的使用性能。机械加工是“外科”,热处理是“内科”,代表国家机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投产之初,公司只有几台设备,人员只有二十几个。潘诗良之前没有从事过金属热处理行业,但是他边干边学,在一线车间亲自带领一帮技术人员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帮助客户解决技术上的困惑。对客户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及时沟通,分析原因,处理到客户满意为止。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2014年企业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020年11月建立了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2022年获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瞄准“国产替代”

努力提高产品品质

“民营企业奋斗在国产替代的路上,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十年磨一剑,百年树一品’。”潘诗良表示,“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其实跟我们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是一样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回忆起七、八年前的一个外资订单,潘诗良仍记忆犹新。当时该产品全球只有两家企业能做,而国内没有一家。“那时不计成本去实验、去提高品质,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一种成就感。”

原来,订单来自一家日资企业,前面的所有工序都已经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是由朋泰承担的热处理加工。“当时我们反复试验,做了两三个月都没成功。”

主要问题是做出来的产品有点色差。“就我们平时的观念来说,好像有色差,问题也不大,不一定会影响到工业生产。但是人家老外就说不行,坚持要求不能有任何色差。但是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色差,也没有告诉我们。”

经过反复试验,始终还是达不到技术要求,考虑到这个产品量不大,利润不高,企业员工也都准备放弃了。

“我当时就告诉大家,我们口口声声说要赶超人家,是不是?老外的要求你达不到就放弃,怎么赶超人家?”潘诗良回忆道。

最终,潘诗良和技术团队找到了存在色差的原因,原来是生产设备有一定年限导致的,为了完成这笔订单,潘诗良随即更换了整套设备。尽管更换设备的钱已经远远超过此产品一年的加工服务费,但确保了质量,不愁接不到更多的订单。

近年来,潘诗良不断探索新工艺、开发新材料,推动进口机械零件国产化,生产的动车检测轮、盾构机灌浆阀门等产品在质量上达到进口零件水平,价格却远低于进口零件,性价比很高,动车检测轮进口零件的价格为1.5万元/套,国产替代后仅需6000元/套,盾构机灌浆阀门进口价格为3500元/套,国产替代后为1000元/套,仅这两项每年节约资金1700万元。

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他对各种金属材料性能深入研究,撰写了多篇论文,发表在《热处理》《金属热处理》《热处理技术和装备》等国家级期刊上。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和40项实用新型专利以及4项外观专利,其中发明专利“п型撞销高频淬火工艺”获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八届、三十二届、三十三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铜奖,并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2020年,潘诗良荣获中国热处理行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制衣”

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应商

2022年12月9日,中国商飞公司交付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迈出市场运营“第一步”;12月2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开始验证飞行……

关于国产大飞机商业化运营的每一步,潘诗良都时刻关注着。很少有人知道,在上海朋泰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躺着”一个正在研发中的大项目。

根据规划,C919为大型客机,而C929为超大型客机。在C919逐步迈入市场化运营的同时,C929已经在研发中。“C919的发动机机匣直径约1.35米,国内有设备可以做热处理加工。而C929的发动机机匣直径超过1.7米,目前国内没有哪家可以做热处理加工。”

“发动机机匣这个项目是我们跟上海交大合作的,材料这块交大在研究,目前整个项目仍处于研发阶段。”潘诗良介绍道,“量产预计是5年甚至10年以后的事情。”

提前布局新赛道,对标空客A380的发动机机匣大小,潘诗良还将设备可加工的机匣直径调到了2米。“如果哪一天国内要搞C939,那么设备加工直径也够了。”

“其实像这种产品是没有多少量的,上了这个设备后,能有多少活干,有多少订单都是未知数。”潘诗良坦言,“但我认为做事情还是要有点魄力、有点情怀,不能纯粹为了挣钱,中国有句古话‘无心插柳柳成荫’。”

翱翔新时代,国产大飞机独立研制,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独立发展中国商业飞行。这和潘诗良致力于“国产替代”的信仰不谋而合。实现国产替代,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能为合作伙伴节省多少钱,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更是来自国产制造业崛起的自信。

2018年,潘诗良还引入液压齿轮泵项目,创立“上航”品牌,“上航”的品牌内涵即“上海制造,航空品质”。目前投产的定向齿轮泵、转向齿轮泵、伺服齿轮泵、双联泵等系列产品各项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潜艇、船舶、冶金机械、电站辅机、石油化工、精密机床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应商。

最近,潘诗良还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客户一次性购买了50台大泵,于是准备送一些配件。没想到客户居然拒绝了,回复称:“上航的品质真心好,你们也不容易,我一如既往支持你们,希望你们为国产挣点面子。”

客户的信任,“国产替代”研发带来的成就感,催促着潘诗良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路上。

抗击疫情迎难而上

企业迎来首次“出圈”

热处理技术应用范围广泛,用潘诗良的话来说,“奉贤百分之八九十的机械零部件制造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尽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但对于一般市民来说,却有点遥远。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特殊时期的一次迎难而上,让潘诗良和企业迎来首次“出圈”。

当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上海市经信委紧急征用部分防疫物资制造机械企业的生产能力,用于加紧生产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器械等。青浦的一家企业接到了“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的任务,绝大部分零件生产计划已经落实,但是配套机械零件——剪刀片,却没有找到配套供应商,时间非常紧迫,2月20日企业公开向社会求助。潘诗良在看到求助信息后,几分钟后就接下了这一单任务。

“我们真的没考虑多久,当机立断接了。”潘诗良表示,“如果我不接这个单子,企业短时间估计找不到供应商,后续就会耽误。虽然交付期只给3-4天,我觉得拼一拼可以完成。”

随后,潘诗良立即召集专家和技术员,组建项目突击小组,分析技术要求,确定最优的生产工艺和材料。经过论证,技术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技术攻关,制定了最佳实施方案。

任务所需的“剪刀片”零件工序复杂,不仅需要粗加工、还需要精加工来提高精度,又需要通过热处理加工使零件物理性能达到要求,而且生产时间非常紧迫,按正常工艺生产周期需要至少10天。

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的同时,为了节约时间,采购人员则同时着手原料的采购,以便快速投入机械零件加工生产,争分夺秒保证战疫物资抢制。

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仅仅用了72小时,从选用材料、购买原料,再到材料切割、粗加工、热处理、精加工、研磨、检测等一系列工序,企业提前了7天就完成了这项任务。当时,该项工作也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事实上,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带领研发团队攻坚克难,投入抗疫机械零件生产,已生产出包括医用防护服压条机剪刀片和口罩焊接块、点焊头、花轮模具等抗疫机械核心零件产品,为抗击疫情贡献技术力量。

自2019年获评“奉贤工匠”以来,潘诗良还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工匠工作室,通过学习、培训、交流,发挥工匠作用,传承工匠精神。同时开展“高师带徒”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潘诗良带徒几十人,其中4人晋升为技师,6人晋升为高级工。2020年潘诗良被特聘为上海市奉贤区劳模·工匠讲师团成员。此外,企业还与上海交大、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在借智借力的同时,也为高校学子,特别是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基地。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工匠”潘诗良又添新身份,成为奉贤区新任的人大代表,这些新身份,也赋予了这位“奉贤工匠”崭新的使命,继续走在“国产替代”的创新研发之路上,传承弘扬好工匠精神,同时也肩负起带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

记者、编辑:何芹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